王家俊TALK/馬英九說不出愛我 卻緊緊相擁的政治旅行

  • Line

A A A
2024-04-01 11:35

王家俊/主筆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啟程訪問中國,可望舉行「馬習二會」。朝野都不若馬英九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得期待。民主國家聞所未聞。

根據馬英九辦公室公布的行程,此行應中國邀請,1日至11日率領「大九學堂」20名青年學子,前往中國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交流。馬辦透露,一別9年,馬英九當然希望能夠跟老朋友碰面,客隨主便,一切尊重中方的安排。訪團7日下午抵達北京,但未說明在北京是否會見習近平,並指此行最重要是減緩兩岸民間敵意,避免未來走向衝突。

這是一趟中國挑選時機與對象的政治旅行—在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由去年首次登陸建立互信的馬英九搭起政治舞台,目的是讓習近平宣示兩岸關係的重大主張。以馬英九的高度和政治資歷,不至於失分、失格,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但重點在習近平對台灣、美國釋出的政治訊息。

這場在北京的「馬習二會」,與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的「馬習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若因此樂觀認定兩岸重啟對話,一舉化解漁船翻覆事件以來台海緊張局勢,就事論事,可議之處很多。

從北京的角度,馬英九似乎接續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兩岸統戰宣傳「適切政治平台」的江湖地位。馬比連多了「前台灣領導人」的身份,隱含二軌外交的想像空間。光是討論馬英九該不該出訪,聽習近平說了什麼,就要攪亂台灣政壇一池春水。馬英九當然不甘成為連戰2.0,也不可能自我矮化成兩岸買辦、與習近平唱和。不管中共有沒有陰謀,馬英九有沒有戒心,「馬習二會」其結果就是一石三鳥。

就國內政治來說,賴清德接續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將延續執政到至少2028年。馬英九卸任八年,非國民黨主席,政治上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有限。馬英九不代表民進黨政府出訪,不太可能幫蔡英文與賴清德傳口信、當特使。國民黨對「馬習二會」也是有顧忌的,私下憂心被定調在親中框架。藍綠白未必蒙其利,坐看習近平政治表演。「馬習二會」的氛圍十足外熱內冷。

以馬英九的意識形態,主張兩岸和平、文化中國並不意外。馬不用選舉了,也不怕被抹紅;孱弱的國民黨也管不了他。馬英九若怕被穿小鞋、扣帽子,乾脆就不要去了。反之要去北京見習近平就不怕,是另一種簡單邏輯。所以馬習一拍即合。馬英九期待「馬習二會」的主要誘因,無非是追求歷史定位。習近平看準了這一點,所以馬英九雀屏中選。

習近平為何此時必須出手?因為蔡英文在任8年兩岸「維持現狀」,大選結果國民黨再度失利,賴清德打破政黨輪替魔咒當選,儼然開啟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另一個開瑞,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最有權勢的領導人習近平,豈能「毫無作為」。而藉邀馬英九進京會晤發言,成為習近平對內維穏、對美台䆁放政治氣球,甚至施壓賴清德就職演說的最佳支點。

檯面上來看,「馬習二會」是水到渠成、因緣成熟。從大國博弈觀察,馬英九是被選擇,被動接受了一趟政治旅行。

馬習鋪陳二會早有跡象。今年一月大選前,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専訪,一席「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説法,繼去年首度訪中、赴湖南湘潭縣白石鎮祭祖,持續堆砌善意。儘管民調顯示多數民眾不認同馬的說法,掀起的政治波瀾,也被視為國民黨總統敗選原因之一。馬英九想以國民黨或藍白陣營的公道伯自居,但現實是,想當台灣的公道伯有一定難度。在兩岸官方缺乏互信、權力嚴重不對等下,馬英九能否成為兩岸公道伯,也非操之在我。

中國和馬英九合謀了這趟出遊。國民黨、民進黨都控制不了馬英九。不少台灣民眾對於非官方、藍營人士會晤習近平,多半抱持疑慮、負面或敬而遠之的態度。為了民主顏面,沒有了選舉的戰場,朝野對馬英九此行也不忍過多批評。馬習二會是否真的有助兩岸交流、互信,也是必須正視的政治現實。

這是一場說不出愛我,卻緊緊相擁的政治旅行。沒有人說得出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