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14日與蔡英文總統會談,黨內和支持者傳出不同聲音。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也表達對此次會面的不滿。面對黨內和支持者的異見,柯文哲還發一封公開信解釋、道歉。不過,這次事件傳達的背後意義,恐怕遠不只於「柯文哲是否應該與蔡英文見面」而已。
事實上,自總統大選結束後,柯文哲的爭議著實不少。如每周立法院的民眾黨黨團大會,柯文哲都親自出席,被批「寄生國會」;台北大巨蛋的啟用,柯文哲「卡蛋」黑歷史又被提出;以及上述的「蔡柯會」等。而最新爭議,是柯文哲對黨內支持者提出敗選檢討,但無一檢討自己,反將責任推給其他黨和「傳統媒體」。幾乎每次出手,都是噓聲多於掌聲。
不過對柯文哲來說,秉持「鯊魚理論」的他,其實不會在意掌聲、噓聲的大小,最重要的是「是否能引起話題」和「是否有獲得聲量」。可是這麼多爭議事件,柯文哲是不是真的獲得了流量呢?這個答案可能是令人存疑的。
根據大數據公司「網路溫度計」統計,在3月14日到3月20日之間,柯文哲的網路聲量排名所有政治人物第三,位居韓國瑜、蔡英文之後。排名看似很高,但總量只有5萬出頭,不僅只有韓國瑜的4分之1,也只有蔡英文的2分之1而已,可以說完全不在同一個量級。
而更讓人尷尬的是,聲量緊追在柯文哲身後的不是別人,正是黃國昌,聲量將近4萬9千,與柯文哲已經處於平起平坐的狀態。在民眾黨政治人物排第三的,是總排名47,被認為是民眾黨「二把手」的黃珊珊,聲量只有5千出頭。可以說從聲量來看,民眾黨已經從柯文哲的「一人獨大」,變成「兩個太陽」了。
一個黨裡面有多位政治明星,當然不是壞事;但如果黨內的政治明星存在可能衝突的因子,對政黨的發展,就將是投下未知的變數。除了在「蔡柯會」這件事情上意見不一,柯文哲對台中市衛生局驗出市售豬肉含有瘦肉精一事的看法,就很耐人尋味。對此事件,柯文哲定調是「中央與地方的鬥法」,而且不認同對此事件窮追猛打。而當時民眾黨「窮追猛打此事件」最兇的不是別人,正是黃國昌。因此當時就有解讀,認為柯文哲的談話,是衝著黃國昌而來。
對於民眾黨內隱含的「茶壺風暴」,民進黨當然樂得見縫插針。其中以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為代表,他說柯文哲找黃國昌入黨,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言下之意,就是黃國昌絕不甘於久居柯文哲之下,過去他與民進黨關係、在時代力量的歷史,就是明證。
當然,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柯文哲與黃國昌有任何心結或者「政治鬥爭」的情事,不過對黨的發展路線,僅是從「瘦肉精事件」和「蔡柯會」兩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有明顯不同。柯文哲的做法,傾向於在藍綠之間找到平衡點和切入點,親綠親藍、批綠批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做,才能求取自己和民眾黨的利益極大化。
至於黃國昌,雖然也不走「絕對親綠或親藍」路線,但顯然是把火力的重心放在批綠、監督民進黨上。這樣的做法,不僅僅是政治宣傳上的「監督執政者」而已,而是有其合理的戰略邏輯;在權力的分享上,民黨面對民進黨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百分之百的順從,甘心當「小綠」和「側翼」;或者,就是「敵對者」。因此在民進黨一黨獨大的格局下,任何政黨如不把民進黨設定為主要敵人,全力削弱其力量,必定是難以生存的。黃國昌看著時代力量、基進黨都同時在這次大選覆滅,相信一定有很深的體悟,也堅定自己的想法沒錯。
所以,柯文哲和黃國昌現在或許不至於翻臉,除非有一方在路線上說服另一方,或者找到了完全調和的另一條道路,但幾乎可以斷言,未來兩人路線上的衝突必不可免。近的來說,很可能就會發生在未來賴清德的組閣和諸多人事同意權上;遠的來說,可能會發生在政策立場、選舉的提名政策上。
而如果民眾黨仍是「一黨獨大」的柯文哲一人黨,即使路線衝突,也只是小打小鬧。但現在有了黃國昌這個未來政治發展不遜於柯文哲的人在黨內,這些衝突,可能就會升級到不同的層次。更遠的看,大家都知道柯文哲很可能會在2028年再戰總統大選,但以此發展看,柯文哲真的是民眾黨的唯一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