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追蹤系列40/誰能減碳? 賴闢太陽光電、柯建海綿城市、侯推燃煤退場
  • Line

A A A
2024-01-11 00:00

(菱傳媒/綜合報導)2050年淨零碳排是全球趨勢,也影響台灣未來發展,三位總統候選人當年在當地方首長時,都有相關政策。副總統賴清德13年前台南市長任內推動「太陽能光電城」為台南光電發展奠定基礎;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打造「海綿城市」並將淨零碳排入法;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是推動燃煤退場,並訂定永續發展目標。

面對全球暖化,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明訂各國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減碳因而成為各國政治、經濟發展重要指標。台灣也在去年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民國139年達到目標),去年底公布「碳費收費辦法」、今年元旦上路,將針對年碳排超過2.5萬噸的大戶於明年課徵「碳費」。

減碳作為國家發展之必然,檢視未來總統的執政能力有其必要,在地方首長時的相關施政更是重要依據。台南市發展太陽能光電的濫觴正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2010年他擔任市長時就已提出要將台南打造為「太陽能光電城」,並在2011年公布「台南市陽光電城推動計畫」,同年通過「台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作為後續發展減碳政策的基礎。

2014年賴清德連任後,光電城計畫延續,透過在公家機關及私人機構(如大賣場)屋頂架設光電板、並規劃工業區工廠、農業經營場所(如溫室、漁塭)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等措施,2017年減碳量已近18萬噸,並產生約略為一座曾文水庫的發電量。

賴清德進入中央後,光電城計畫也由現任市長黃偉哲持續發展,於2019年提出「陽光電城2.0計畫」擴大實施相關措施,隨後成立「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以統籌綠能政策及資訊。目前計畫已推動到3.0版本,減碳量達169萬噸,同時每年可產生33億度電,為全台之冠。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2014年出任台北市長,為解決都市熱島效應,提出「海綿城市」的構想,透過在公園設置「雨撲滿」來集水,並將道路、廣場改採透水鋪面,讓雨水可下至土壤並加強散熱。柯文哲在其任內(2015至2022年)編列482億元預算推動,至2022年6月透水鋪面已鋪設超過36萬平方公尺,綠色公共基礎設施比例近達78%。

他也在2015年推動「田園城市計畫」,先以公有建築為示範,在屋頂闢建空中農場;並透過「小田園計畫」在校園用地規劃菜園。2017年再以「綠屋頂計畫」擴及民間,於花博公園圓山園區等地建置,並透過「農業技術諮詢服務中心」進行統籌。至今,台北市的田園基地已闢建超過20萬平方公尺。

此外,台北市於2020年公布「能源政策與循環城市白皮書」,為台灣首部地方性能源政策整體規劃,市議會也在2022年6月三讀通過「台北市淨零碳排放條例」,除以2030年減碳40%為目標,也是首度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的縣市。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2018年參選新北市長時,主打停止重建「深澳燃煤發電廠」,該電廠在選前由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停建。但侯上任後在2019年率先全國加入國際組織「脫碳者聯盟」,強調燃煤鍋爐退場,新北市也在2022年10月拆除市內最後一組燃煤機組。

此外,新北市於2019年提出「新北市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檢視報告」,為台灣首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施政指標的縣市。市府也在2022年底提出「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將成立「新北市氣候基金」,透過徵收的碳費及企業捐贈來推動減碳;該條例去年6月通過一讀,但遭質疑缺乏中程目標(如2030年減碳比例),且訂定過程缺乏對外說明,至今仍未走出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