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面對陸方貿易調查 唯有透過貨貿談判解決
  • Line

A A A
2023-12-21 00:00

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中國大陸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提前宣布結論,將依法採取貿易報復?何時啟動?陸方沒講。對台灣特定產業而言,陸方像是在業界頭上懸著一把利劍,何時斬斷那條懸繫的細線,只能被動等待。民進黨政府的聲明則一籌莫展,除了罵,不見因應方案,行政院罵「中國『片面』進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機制與規範」,但無能具體指出陸方到底違反何款何項。「片面」足以當作大陸違反WTO規定的罪證嗎?美國對台祭出301,也都是片面發動,強迫台灣配合,台灣宛轉承歡不敢反抗,連罵也不敢。

陸方的調查4月12日便已啟動,無須陸方公布結果,兩岸貿易統計數字陳年累月早就躺在那裡,台灣政府不難預見貿易調查的結論。事發迄今8個月,應該已準備好各套因應劇本,並通知業界各種可能與應變建議,但政府只有罵對岸,自己沒作為。

陸方商務部具體引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條文,指出台灣方面的問題,其新聞稿說:「(台灣)不符合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違反ECFA有關『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條款」。上述文字沒有錯,但陸方把話只說一半,ECFA規定兩岸必須逐步減少貿易壁壘,但也提到要考量各自的經濟條件,不必一蹴可幾,可以循序漸進。ECFA的原文是「雙方同意,本著世界貿易組織(WTO)基本原則,考量雙方的經濟條件,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短短一句話裡面放了兩個相異的概念:第一,「世界貿易組織(WTO)基本原則」的字眼偏向於盡量開放,認為ECFA最好是大而開放的FTA;而第二,「考量雙 方的經濟條件」指的是可以有所保留,甚至不開放,偏向認定ECFA是小而必要的經濟協議,而非大而開放的FTA。

ECFA文本裡把矛盾的字面硬融合在一起,讓ECFA存在兩岸眾機關各自詮釋的空間,也讓兩岸貿易無須一步到位,保留緩衝,當下大陸商務部指責台灣不對,只是引用了半套。但商務部指控的具體內容並沒有錯,以農產品為例,台灣超市盡是紐西蘭、智利、美國、日本等國蘋果,不見台灣蘋果,因為台灣自己蘋果產量只佔消費市場的6%,必得大量依賴進口貨,但各國蘋果都可賣來台灣,就是大陸蘋果不行,當然是針對性的歧視措施。

當年談判ECFA時,台灣不承認這是對大陸的「歧視」,因為兩岸經濟量體差異太大,台灣有權為自己畫出合宜的經濟自由化路徑圖,循序漸進。台灣對大陸的差別待遇,也有內部政治的考量,馬政府與對岸談ECFA早收清單,只談台灣農產品零關稅賣到大陸,但不談大陸農產品賣到台灣來,為了要信守馬英九的政治承諾。現在大陸農產品有1400多項可以銷到台灣,全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開放,馬英九任內一項都沒開放,以避免衝擊台灣農業。馬政府的堅持,不限於守護台灣農產,也包括中小企業傳產,當年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成功地透過陸委會與國台辦的管道與陸方溝通,促成ECFA第二次正式協商時雙方達成共識:第一,不開放大陸勞工進來;第二,不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來臺。第三,不影響臺灣中小企業。

ECFA是各方政治角力的產物,陸方國台辦與商務部意見不一樣,台灣方面陸委會與經濟部意見不一樣,這份考量兩岸關係特殊而寫就的協議文本,是處理兩岸經貿最方便的平台,當下商務部拿著ECFA的規定指控台灣,台灣方面有權高舉ECFA的「考量雙方經濟條件」回應,主張說,台灣賣到大陸本來就是大陸賣到台灣的3到4倍,所長期如此,現在台灣在關稅減讓的獲益大約是大陸的8.8倍,不算太誇張。當下陸方以貿易調查為手段,就台灣方面而言,最有利的作法就是在ECFA架構下重啟貨貿談判,在貨貿談判協商過程中談台灣的貿易壁壘問題,也只有藉著談貨貿,台灣才能持續抱著「考量雙方經濟條件」此一白紙黑字清楚寫在ECFA裡的文字,作為台灣的護身符,與陸方談判。

重啟貨貿,當然民進黨作不到,但即使做不到也不該放棄ECFA此一對台灣有利的平台。面對陸方的貿易調查,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新聞稿的結論是「兩岸同屬WTO會員,相關貿易問題均可依WTO機制與相關規範有效處理。若中方有誠意…共同面對解決貿易的爭端。」這是民進黨政府自動棄守ECFA裡寫明的護身符,自願走上WTO這條對台灣不利的協商路徑。

真在WTO平台上較量,台灣穩輸,站不住腳。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是專業單位,故意說蠢話,大概以為台人好騙,容易敷衍,但騙得了台灣人與台灣輿論,騙不了陸方專業單位,陸方真在WTO一板一眼算帳,台灣處境更辛苦。兩軍對戰,台灣先恭請陸方佔據戰略有利高位,邀請陸方商務部來屠殺台灣經貿辦。

經貿辦勇於說蠢話,因為台灣普遍輿論蠢,充滿了對ECFA與WTO的誤解,誤以為陸方不願意把ECFA國際化,不願意在國際平台與台灣談,只想逼迫台灣在ECFA談兩岸經貿。實情是,第一,對陸方而言,特別是商務部,ECFA是兩岸特殊關係下的協議,也是大陸、台灣各自作為WTO會員,兩個會員間的協議,不要忘了,ECFA簽成後,兩岸都通知WTO,把ECFA文本送到WTO。不管是形式或內容,ECFA與WTO不衝突,這是當年協商ECFA時陸委會的看法,也為大陸商務部、國台辦接受。此次商務部談對台貿易調查,一方面大談WTO,同時也高舉ECFA規定,表示其面面俱到,不管是國際面、兩岸面,其都有根據有道理。

第二,大陸從沒迴避在WTO平台與台灣交手。陳水扁執政時的毛巾案,兩岸就是在WTO架構下交手,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時任台聯立委,和台灣毛巾業者一起向民進黨政府抗爭,促成了兩岸在WTO平台的首次對陣;到現在大陸也都沒在WTO機制下迴避台灣,台灣在WTO平台上提出「關切」,陸方沒已讀不回,根據WTO會議記錄,陸方都有回應。反而是蔡英文政府每次喊要在WTO提告都喊假的。

可以罵大陸的貿易調查帶著政治意涵,但無法否認其主張有道理,不要以為商務部對台灣的總統選舉多重視,與其說商務部以政治動作影響台灣選舉,更符合實情的是,商務部利用當下政治形勢,藉機會出一口氣,就其經貿成績企圖拉回一城、累積對台相罵本。這一次商務部舉動,國台辦發言背書,別以為對大陸而言,他們正無所不用其就是要阻止民進黨當選,美中台關係重點不在台灣,重點仍在美中關係互動,台灣選舉不是關鍵首要。

面對陸方的貿易調查,不管其動機如何,重點是台灣如何接招,無能重啟ECFA,無能進行貨貿談判的民進黨政府無計可施,把台灣命運交給對手決定。飛機要破降、面臨衝擊時,好歹機師會高喊brace for impact(做好撞擊準備),要乘客繫安全帶、腳平放地上、肘貼身側、彎身趴腿上、頭靠緊可能衝擊的表面…台灣遇到挑戰,民進黨連對產業都沒發出警告,沒告知應變措施。負責領航國政,民進黨只是高聲大罵對造,這不是領導,是無計可施的色厲內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