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拜登、習近平會面後,美國政府宣佈解除對中國公安部鑑定中心的制裁,為兩國積極營造和緩氣氛下註腳。中國外長王毅詮釋拜習會時,說兩國元首高峰會具「戰略性」、「歷史性」、「引領性」,不只強調會面的政治高度,亦即習近平赴美主旨就是美中峰會、APEC只是配菜,王毅且定調高峰會為兩國健康相處劃下願景。從美方的立即動作、拜登於會後記者會發言「兩國共同工作以符合世界期待」,目前為止拜習會呈顯的氣氛尚符合王毅口中的「舊金山願景」。
西方、台灣媒體著重在兩國元首「各說各話的部份」、「只是短暫性的去風險化作為」,但中美官方展現的基調與這些評論不太一樣,此刻中國大陸官媒大力宣揚「舊金山願景」,美國白宮發布的文字,則著重於建立制度性的機制,意味著過去兩國共管有成效,期待未來持續。但兩國也沒有為「舊金山願景」編織玫瑰色的不切實際,兩國有根本的意識形態差異,互為戰略挑戰,此一整體趨勢當然沒變。王毅對拜習會的詮釋。中國外交部網站分成5篇刊出,一篇談高度,一篇談成果,其他三篇對美國有期許也有警告,各有凸顯的重點。這些文字呈現的方式表現中方對美的基本態度:可以做的先做,可以談如何合作的就談,分歧要管理,這個「綠燈、黃燈、紅燈」的處置方式,從川普末期到拜登,都是中方對美的主調,但這次談話,對於紅燈,也就是意識形態根本分歧的部份,中方期待兩國更積極一點「打造新願景」。
拜習會前,我引用上海、北京智庫私下的預測,在菱傳媒專欄提出4項關注重點,此刻對比兩國正式發布的會後文字,這4點雙方皆有過招。
在台獨問題上,會談前中方一直釋放訊息,期待美國以實質動作表態其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在中美護欄議題上,中方一直不同意美國的護欄概念,認為要講護欄,那美中三公報就是護欄。此次會談習近平提「第一,停止武裝臺灣;第二,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第三,中國終將統一。」這三點都是新語言,以前兩國元首見面沒有過。「停止武裝」就是強烈要求美國回到三公報,而且要有具體行動,也就是日前中方幾次強調的「美國以實質動作表態其不支持台獨的立場」;而「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這話比要求美國不支持台獨還更進一步。習近平的新三句,不會只是說了算,還會等著看美國如何做。
在「去風險」議題上,習近平說了什麼?中方藉著王毅的口點出:「(習近平)…指出美方在經貿科技領域對華遏制打壓不是在去風險,而是在製造風險。」誠如我前篇專欄文章說的,話語很明確。
關於我前篇文章著重的「干預台灣選舉的問題」,紐約時報預測拜登將「向習近平『明確表達」 —— 也就是說,美國期望北京不要干涉(台灣選舉),並且擔心它可能會這樣做。」拜登做了沒?在記者會上拜登沒有主動講,而是在記者問答時,被動回答。拜登說:「我可能也有與他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弄得很清楚:我不希望有任何干涉,都不要有。 我們的討論是…在他離開時的。」可見這問題不是正式拿上桌上談的,可能的場景,兩人邊握手或揮手說再見時提的。事後拜登的表述方式是不主動公開,刻意壓低,但也藉著被動回答記者提問時向美國民眾交待「談過了」。此議題敏感,拜登對習近平談時匆匆帶過,向美國人民交待時也是如此。至於中方公布的會談內容,都沒提及此事。
中國大陸社群網站上專門談台海局勢的評論者,對此議題的回應很快,文字也多,口徑一致皆譴責美國介入台灣大選斧鑿斑斑,這些強烈的語言不令人意外,前陣子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說美國不會介入台灣選舉,已被陸方社群媒體、評論員奮力消遣一番,此刻罵拜登,把前一輪的文字再抄一次即可,頂多加上一句:「美國作賊喊捉賊」。但大陸官媒對此,到目前為止沒評論拜登,基本主調仍是倡揚「舊金山願景」,保持溫和亮麗的氣氛,表示習近平美國行對兩國而言皆大有收穫。
表面風和日麗,未來淺灘礁石仍在,對面臨大選的拜登而言,得以藉著風和日麗的氣氛向選民表態他能掌握形勢、穩健掌舵。這次會談兩國至少梳理了可能的黑天鵝,趨吉避凶,但中美間的灰犀牛呢?中國外交部發布拜習會談內容時,列舉五根支柱後便轉到具體的實務問題,第一項就是「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在習近平表態「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的當下,未來如果台灣選出傾向兩國論的總統,賴清德會不會是中美關係的灰犀牛?
這議題年中起纏繞於參與美中1.5軌的兩國智庫對話,有幾個跡象,中方關切、美國疑慮。賴清德總說其兩岸路線與蔡英文一致:「四個堅持與四大支柱」,但蔡英文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以前賴清德會說,啟動競選工作後,就愈來愈少說、乃至不說。美方認為蔡英文較務實理性,但賴與蔡路線上有差異,這是華盛頓認為賴清德可能片面改變兩岸現狀的徵候之一。賴清德的選舉語言要放在陸委會常講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互相隸屬」這句話的脈絡下來看,如果「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指的是政府(state),問題不大,但是陸委會顯然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是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例如11月6日針對陸配參選案,陸委會有詳細敘及法理的聲明,內容提到:「無論中華民國國民兼具之外國國籍是否與我國具有外交關係、我國對該國是否給予國家承認、或僅認定其為政治實體…當事人即有依法放棄之義務。」陸委會立場明確,中國大陸是政治實體且是外國,與中華民國不互相隸屬。
在此之前,蔡英文政府的外交部有過「不尋求正式的獨立」的說法,但選舉將屆,這句話消失了,在賴清德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說法是「不存在正式獨立」、「不必另外宣布獨立」。這些與蔡英文的差異,加上賴清德從政以來一路的台獨主張,是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向國務卿呈報的觀察重點。
相較於黑天鵝,灰犀牛易於被看到,灰犀牛的衝擊不像黑天鵝會造成世紀災難,但攪動穩定現況,增加麻煩。美國有智庫以灰犀牛看待賴清德,認為他不會宣布台獨,但往兩國論靠近的軌跡,會是衝撞中美關係、影響拜登選情的灰犀牛。美國大選前,最好台海無事,拜登怕攪局,接下來就看美國相關機構、智庫在拜習會暫時風平浪靜後,如何發言、預先控管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