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 /大選民調的透明度與準確度

  • Line

A A A
2023-11-07 00:00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越近大選,民調越多,每個民調結果都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一般選民都有疑惑「民調到底準不準?」,再準的民調都會有誤差,但力求準確應該是共同追求的目標。

2022年六都選舉有幾位學者發起民調透明度的評比,近日中選會也再度強調,發布民調要遵循《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規定,載明負責調查單位、主持人、辦理時間、抽樣方式、母體數、樣本數、誤差值及經費來源;事實上,上述列管的要素,只是「透明度」,要呈現「準確度」真的有其難度。

很多政策民調都會在問卷作手腳,已使調查結果往委託單位期待的方向走,選舉民調當然也不例外,會玩出政黨或候選人想要的數據,難怪有操盤手說,只要付錢就可「操弄民調」;不過如果公布問卷設計應可往準確度再邁進一步。

選舉問卷設計,有兩個因素會影響「準確度」,一是問卷呈現內容,另一是題目順序;先說「問卷呈現內容」,大選問卷設計要注意幾個事項 —

一、題意明確
例1:你認為最合適的總統人選是哪位?        

題意越清楚、明確越好,例1「最合適的總統人選是哪位?」,選民心目中認為最合適的,可能因意識形態,或其他因素,如家庭壓力,未必是自己會投票支持的對象,應改為較明確的「會投票支持的總統候選人是哪位?」。

二、不可一題二問
例2:你支持接受A擔任總統,B擔任副總統嗎?

不可以一個題目問2個問題,受訪者可能喜歡A但不喜歡B,或反之,此例為二個問題,不可混為一題,必須拆開2題來問,或直接問「你會投票支持A、B的組合嗎?」。 

三、不可有引導性題目
例3:台美關係為台灣安全重中之重,為強化與美關係,請問你支持誰當總統?
例4:過去8年台灣穩健發展,請問你支持誰當總統領導我們?
例5:台灣現在面臨缺水、缺電、萬物皆漲、戰爭威脅,請問你支持誰當總統領導我們?

這是暗示性的引導性題,是誘導受訪者往委託單位的期待回答,往往造成嚴重偏差,這種誘導式的民調,常是外圍團體提供給政黨、候選人造勢之用。

四、候選人選項必須輪替
一般民眾常會直覺反應,選擇回答問卷中的第一個選項,形成「第一效應」,應避免,如有ABCD四位候選人,提示的候選人名字要輪流出現,即
第一位受訪者:提示ABCD
第二位受訪者:提示BCDA
第三位受訪者:提示CDAB
第四位受訪者:提示DABC
周而復始。

其次影響「準確度」是題目提出順序,2009年TVBS民調中心曾做一個極有意義的實驗,分別就台北縣長周錫瑋的滿意度與施政進行調查,題目有針對個人滿意度,及施政項目滿意度,施政項目滿意度包含以下幾項:
•防治河川污染
•推動觀光發展
•推動國小英語體驗學校
•運動休閒設施
•爭取升格直轄市

很有趣的發現是,當先問個人滿意度,再問施政項目滿意度時,周錫瑋的滿意度是28%;但先問施政項目滿意度,再問個人滿意度時,周錫瑋的滿意度是39%,二者差距高達11%,換言之,民眾對施政績效是需要被提醒的,因此先問個人滿意度,數據就會低;但用施政項目先提醒時,滿意度就會提高。

此次大選民調也是,如果問個人支持度時,先用前導題目問缺電、房價、貪瀆、議長賄選、88槍「提醒」受訪者,賴清德數據就會偏低;因此候選人支持度民調應單純化,不應夾雜其他議題。

其次,中選會列管的要素,其中有「調查單位」,調查單位與委託單位的確會產生機構效應,調查單位因意識形態、資本來源、股東結構、歷史淵源,使得立場或主觀期待偏向委託單位;甚至委託單位就可能是政黨的外圍組織或附屬機構。

此外另一個無法規範的就是研究倫理,研究單位或研究人員是否有遵循研究步驟,有無規避適當抽樣方法,或設計引導式題目、暗示訪員作假,甚至竄改資料以迎合預期結論,這是分析民調「準確度」時,完全無法掌握的因素。

所以啦,大選民調五花八門,初一十五不一樣,外行人就看看熱鬧,讓內行人去看門道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