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謎台版百慕達 海軍研究巨型內波預測!抗共艦另類利器

  • Line

A A A
2023-11-01 00:00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23年前,「花蓮一號」砂石船在台灣東北角海域突然失踨;2014年中共基洛級潛艦在東沙島海域附近突然發生海底「掉深」事件,「台版神祕百慕達」現踪台灣南北海域引發議論。海軍256潛艦戰隊考量台灣將擁有10艘潛艦戰力,顧及安全,今年度委請研究機關進行「台灣周邊海域(西南海域與東北角海域)內波觀測分析與模擬預報,藉以提升未來潛艦作戰勝算。

台灣周邊東北角和西南海域為世界知名的巨型內波好發區。翻攝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畫
台灣周邊東北角和西南海域為世界知名的巨型內波好發區。翻攝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畫

海軍目前擁有4艘潛艦,2艘茄比級海獅號及海豹號,2艘劍龍級海龍號及海虎號,而在首艘潛艦國造海鯤號潛艦下水後,後續還有7艘潛艦興建,將大大提升海軍256潛艦戰隊的水下戰力。

不過,2008 年美軍研究單位與我國學術單位共同發現南海巨波,更證實台灣周邊東北角和西南海域為世界知名的巨型內波好發區;這兩海域同時也是我軍與中共海軍重要接戰區,此區的內波發生,不僅嚴重影響潛艦水下航行安全,使潛艦水下操控變得更加複雜且困難,也會進一步影響我海軍潛艦聲納與武器的使用。

至於深海「內波」對於潛艦的安全影響,根據資料顯示,內波是水中一項重要的水平與垂直海水運動,它將海洋上層的熱能傳至深層,又把深層較冷的海水與營養鹽帶到表面水層,促進生物繁衍。台灣周邊海域東北角和西南部海域以都是巨型內波的多發區;因此,進一步了解海洋內波及其發生機制,對海軍作戰有極大的幫助。

內波影響潛艦航行、反潛作戰及水下武器的使用,是一極為重要的海洋水文環境因素。振幅劇烈的內波可將潛艦拋向水面或壓向海底,危及潛艦安全;就如同水面艦艇在波浪處航行一樣,當潛艦在海洋內波區域活動時,也會產生「中拱」、「中垂」現象,嚴重時會造成艦體斷裂,或者潛艦不易保持正常的航向和武器發射姿態,水下武器發射後也難以命中目標。內波亦會導致海水等密度面的波動,使水下聲波的音源強度大小和行進方向發生變化,對聲納裝備與水下武器的使用造成極大影響。 

至於潛艦遭遇內波而發生的「掉深」事件,根據資料顯示,中共解放軍潛艇第32支隊在2014年4 月,由支隊長王紅理奉命率領基洛級潛艇遠征72號(舷號:372)執行戰備遠航任務,在台灣西南海域東沙島附近突然遭遇海水密度突變造成的「斷崖」,潛艇急速向3000多公尺的海底急劇下沉,所幸及時應變才沒有造成不幸事件,事後中央軍委會主席習近平還特別簽署通令給該單位記功。

南海艦隊基洛級372號潛艇。翻攝網路
中共南海艦隊基洛級372號潛艇。翻攝網路

此外,2021年4月21日印尼潛艦 KRINanggala-402 在演習,於龍目海峽(Lombok Strait)準備魚雷試射時失聯,之後發現潛艦沉沒於水深838 公尺處,艦上 53 人全數罹難,且沉沒的潛艦斷成三部分,當時學者專家即認為強大之內孤立波(internal solitary wave)可能為主要禍首。

因此,256戰隊認為,深入調查與模擬內波的發生與預報有絕對的必要性。因此特別在今年的「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畫」中提出,希望委託研究機構全面調查台灣周邊海域內波發生情形,同時為海軍建立適合台灣海軍作戰之三維內波數值模式;透過實際聲波觀測、分析與建立模式模擬,讓海軍可精確了解並預涕台灣東北角海域與西南海域內波的發生機制與行為,以利未來潛艦作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