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前往以色列表達堅定支持立場,企圖展現美國是能同時兼顧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的超級強國。拜登政府計畫把以色列、台灣、烏克蘭援助案,綑綁成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追加預算法案,希望藉此獲得國會認同,確立美國在眾多盟友心中堅定不移的地位。
不過,拜登政府面對最大的挑戰並非是俄羅斯、反對以色列勢力以及北京當局,而是民主黨佔少數、共和黨極右派次團體勢力興起的眾議院,在議長大位持續真空情況下,眾議院議事已停擺兩周。
共和黨推極右派競選眾議議長 首輪投票已失利
共和黨推出極右派俄亥俄州眾議員喬丹(Jim Jordan)競選議長,但他被外界認定是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忠實的追隨者,不僅想推翻2020年拜登當選總統的選舉結果,更是推動對拜登發起彈劾調查的主力,因此喬丹要獲得民主黨眾議員的選票,難度相當高。
喬丹在17日首輪議長投票選舉中已經失敗。然而,不論喬丹是否能順利當選議長,光是共和黨、民主黨人士目前對於援助烏克蘭、以色列態度趨向分裂,就讓拜登政府的綑綁法案難以順利過關。俄烏戰爭爆發初期,共和黨、民主黨同步力挺烏克蘭,但隨俄烏戰爭無止盡的拖延,共和黨對持續大量援助烏克蘭的態度,早已產生動搖。
以色列是二戰以來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通常能獲得兩黨廣泛性的支持,但在以色列擴大攻擊加薩走廊引爆人道危機後,民主黨國會議員已不全然支持以色列。部分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以色列軍方連日封鎖、砲轟加薩,造成巴勒斯坦人民嚴重死傷,必須停止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但在共和黨方面,絕大多數議員仍支持以色列。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美國傳統上將自己定位為全球領導者,並把對烏克蘭和台灣等國家軍事支持,視為抵禦民主威脅的重要安全保障。不過,美國國會在關鍵外交政策的分歧不斷擴大,已引發美國民眾、國際社會對美國與盟友可靠性關係的質疑。
白宮本周擬提交追加預算法案 先拚參議院過關
拜登政府為了鞏固盟友信心,並維持美國世界強國地位,最快本周先把1000億美元追加預算法案,送交民主黨佔多數的參議院,先讓參議院通過。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該法案是一整年預算,金額才會這麼大;該法案針對以色列、烏蘭、台灣軍援規模約數十億美元。
拜登17日展開的中東之行,會先到以色列展開旋風式訪問,表達堅定支持態度,18日再到約旦開四方峰會,與約旦、埃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領袖會談。不過,以色列轟炸加薩地區醫院導致500名平民死亡後,約旦外交部17日已宣布取消四方峰會。
分析多認為,拜登因過度展現支持以色列的態度,難以取得周邊阿拉伯國家諒解與配合,將導致他希望推動的加薩人道救援工作、遏制以色列擴大地面戰引發區域衝突升級的任務,困難重重。
中國支持巴人建國 獲「全球南方」支持
與此同時,北京當局也積極在以巴衝突中努力發揮最大影響力,希望在以色列軍方發動地面戰前,加速運作開放加薩人道走廊工作。
很顯然地,美國強烈支持以色列的殲滅哈瑪斯行動,中國則認為支持巴勒斯坦建國是解決中東問題,「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通常指位於非洲、美洲、中東等地逾100個開發中國家)相對支持中國的說法,這些國家多傾向批判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領土,並讓巴勒斯坦人過著種族隔離的歧視與壓迫生活。
不過,亞洲社會政策中心中國分析師莫里斯(Lyle Morris)向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表示,中國的論述有一項致命傷,那就是不譴責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攻擊的暴行,這足以削弱中國要扮演世界強權、解決重大海外衝突要角的能力。
聯合國安理會16日針對中國與俄羅斯推動以色列、哈瑪斯停火提議進行投票, 15個成員國中獲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彭和莫三比克的支持,卻無法獲得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的支持,而阿爾巴尼亞、巴西、厄瓜多、加納、瑞士投下棄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