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藍白合第一回合就卡關,人選提名方式,民眾黨主張5間民調公司,市話、手機各半,採對比式民調,以平均數高低決定人選;國民黨提出一個很複雜的方式,稱為「開放式民主初選」,辦法是這樣的:
‧22縣市或73區域立委選區設投票所
‧參加民眾必須親簽「下架民進黨同意卡」
‧實名制
‧驗身分證
國民黨還推出3張說帖,就決定者、政治參與性、對候選人了解程度、採用國家、準確性、可信度、民主度、公平性、號召力,比較雙方辦法,然後結論當然是國民黨的開放式民主初選完勝。
這是呼攏外行人的說帖,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國民黨的辦法基本架構是黨內初選,只是改成對一般民眾開放;黨內初選適合小選區,選民少的選舉,把它放大為全國選區、選民數1900萬人,針對總統大選,那不只是纏足的綁小腳放大問題,而是小朋友玩超跑;此辦法根本不適合跨政黨間提名評比,只是比賽兩黨基層動員能力,而無法找出最強候選人,毫無意義。
除非有明確誘因,民眾不會出門假投票,此誘因就是極端支持柯文哲或侯友宜,或極端厭惡賴清德的人才會出來投,因此這個辦法只能吸引極端者表態,這會有多少人?其意見可以真正反應全民態度嗎?
此外,要求參與假投票者必須簽「下架民進黨同意卡」,或如日前侯友宜說的可改為「支持政黨輪替卡」,都是要選民公開表態,已違反民主秘密投票原則;即便取消簽卡,也改變不了綠營支持者大舉灌票的可能,綠營支持者會全力支持較弱候選人使其出線,以便賴清德好打;2000年大選,許信良連署過關,合格連署人數284,899人,但真正得票才79,429票,足足差了20餘萬票,連要黏貼身分證影本,真正的官方連署都擋不住他黨「拔刀相助」了,民間辦的簽個卡又算甚麼。
國民黨的設計,也沒有思考如何避免跨區重複投票?只限在自己選區投票,外出工作者與學生就被排除,如果不限,就可包幾部遊覽車,每人帶身分證,整車一路從北部逐縣市投票下去;不要說電腦可設計排除,各投票所如何連線檢核就是大工程。
國民黨說帖說,採民調民眾會在家等電話,那是小選區黨內初選才有的現象,全國性民調,即使使用5家民調公司,受訪樣本就10,000人上下,選中機率如樂透,在家等電話有意義嗎?而且國民黨一再說民調是被動接受調查是缺點,這種說法是顛覆學理,睜眼瞎話。
「被動」與隨機抽取正是民調獨有的優點,人人有均等被抽中的機會,樣本才能正確反應母體,隨機、被動是除普查外,是所有調查必須遵循的原則,你煮一鍋湯要試鹹不鹹,是隨機舀一瓢,還是刻意挑鹽巴未散的地方舀?主動假投票,就是鹽巴未散的湯。
國民黨開放式民主初選是普查census概念,但這次大選選民數1900萬,若是不足百萬人投票,表示拒訪率高達95%,有意義嗎?若是超過百萬人投票,要開設幾個投票所?每個投票所若處理1000人,就得有1000間以上,場所在哪人力在哪設備在哪?投票日程不能過夜,否則紛擾孳生,沒完沒了,試問選務工作如何負荷?
至於國民黨對民調公司操作、灌票、加權的質疑,都是技術問題,可以克服。
「開放式民主初選」吃民眾黨豆腐,是不想比賽而使的藉口,非善意的公平遊戲規則,若國民黨不服氣,還是堅持「開放式民主初選」比較好,那就問國民黨一句話:今天若是和民進黨一起玩,藍綠共推一位候選人,還會提出這樣的主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