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集專欄/美國人眼中的侯友宜,是「對等的候選人」或其他?
  • Line

A A A
2023-09-23 00:00

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在柯文哲、郭台銘和賴清德之後訪美的侯友宜,儘管過程中有一些諸如「誤把林肯當國父」、「老羅斯福路總統」的失言插曲,但整體來看,還是加分多於失分;美方所傳達的善意,應該是超過國民黨的預期。只是在這善意的背後,美國是把侯友宜看成與民進黨「對等」的總統候選人,或者認為他是民進黨候選人的「合格替代品」?又或者有其他想法?

這幾年在美國整體「抗中」新冷戰作為下,對於民進黨的偏愛不言可喻。而這樣的偏愛,在2020年總統大選時達到頂點。當時美國絲毫不避諱對蔡英文連任的期待,相對而言,則對國民黨的韓國瑜展現「不喜歡」。所以對國民黨而言,可以想見,對於侯友宜的訪美,不會期待有「高於賴清德」的待遇,只要不被穿小鞋,可以平安下莊,就算是達到最低要求了。

而在侯友宜訪美過程中,儘管確實在規格上沒有超過賴清德,但也沒有出現美方對侯友宜表達不滿、穿小鞋的情況。且更具指標性的是,一向對民進黨較為友善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亞洲顧問葛來儀,也對侯友宜毫不吝嗇地給予稱許,說他準備充分,是「很棒的談話」。其間透露的訊息,似乎是美國不再「偏愛」民進黨,雖稱不上是「轉向國民黨」,但至少已經是「不排斥侯友宜」了。

但這樣的轉變,背後的動機難道僅是美國的「平衡原則」、「客套話」這麼簡單?恐怕並不盡然。經由過去幾次的選舉洗禮,美國在台灣總統大選的「平衡原則」早就打破了;如果有好惡,不需要「客套話」,也是既成的事實。

所以美國態度的轉變,勢必和政治情勢變化是有關的。首先無法迴避的焦點,是侯友宜的政治背景。雖然是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但從「警察」轉變為「政治人物」,侯友宜是在民進黨上一次執政的扁政府時期完成變身。被破格拔擢為警政署長、成為「凱達格蘭學校」學員、被邀請入民進黨甚至規畫參選,乃至於主持三一九槍擊案的調查,都讓他與綠營脫不了關係。可以說如果沒有朱立倫再找他進藍營,他應該就是綠營政治人物了。

也因為這樣,侯友宜被許多藍營支持者認為是「藍皮綠骨」,也被認為是他代表國民黨參選的軟肋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特點,放在國際場域--或者更直白的說,看在美國人眼中,卻可能成了優點。對美國人而言,侯友宜的意識形態可能並不是貼合傳統國民黨的,甚至可能是和民進黨接近的--至少,是富有很大彈性的。

當然,僅僅是如此,可能還無法讓美國對侯友宜表現出「友善」。如果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是一個像蔡英文可以對美國的要求百分之百接受、配合,並把台灣利益放在其次的人選,美國很可能還是毫無懸念的會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但現在的賴清德,顯然不是這樣的一個人。

雖然以「務實台獨工作者」自居的賴清德,已經多次表示會服膺蔡英文的路線,但美國對此有多少可信度,卻還是令人質疑的--從不斷傳出美方「欽點」賴清德的副手是蕭美琴,就可以看出美方的擔憂。而所謂「美方對賴清德的擔憂」,倒未必是基於賴清德「獨派」的立場,而是賴清德「親美」會親到什麼程度。是以台灣利益為優先,與美國一起「抗中保台」?還是一切以美國馬首是瞻,即使甘冒台灣經濟利益損失、兩岸開戰危險,也對美國的要求全部埋單?

依照美國人的想法,顯然希望賴清德是後者,但問題是賴清德「可能不是後者」。所以另一個問題出現了:賴清德不會是第二種人,那侯友宜會是嗎?

從侯友宜在美國的表現來看,其實答案是「未必」。但對美國來說,對侯友宜的善意,並不一定是把侯友宜看成和賴清德等量齊觀的候選人,甚至不是什麼「替代品」,而是用來「敲打賴清德的工具」。「如果你無法讓我們信賴,我們也是可以轉而支持國民黨、支持侯友宜的」,「反正支持他和支持你們差不多」。

而美國有把握這麼做,還是基於侯友宜目前確實仍不具實質威脅賴清德的實力。如果要讓美國的「敲打」弄假成真,侯友宜和國民黨,還是得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