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海軍竟靠預推船位監控共艦 內部高層:恐成國安隱憂
  • Line

A A A
2023-09-11 11:25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中共解放軍去年開始大舉派軍艦對台實施「戰備警巡」,甚至企圖侵入我24浬鄰接區,國防部雖強調已運用任務艦及岸置雷達嚴密監控,但海軍內部人士爆料,海軍艦艇及岸置雷達站其實常以「預推」船位方式,向作戰單位回報共艦位置,掩蓋無法精準掌握位置的事實,海軍內部人士憂心,一旦狀況緊急得發射岸置雄風反艦飛彈摧毀對方,勢必導致飛彈無法精準命中目標,且會曝露發射位置反遭敵艦攻擊。

海軍早年為嚴密監控海上目標,委由中科院研發建構「大成」系統,完善海軍的指管通信資情監偵(C4ISR),並統整戰情資訊及指揮各單位作戰。在各作戰系統性能不斷提升下,近年海軍已委中科院以「聯成計畫」將大成系統進行全面升級,以期與空軍的寰網系統、國防部的博勝系統、陸軍的陸區系統,乃至於海巡署的近海雷達情資,一起併入「台灣指管系統」,實現全軍種與第二海軍的指管通信資情監偵,並建構戰略指揮層級共同圖像,供衡山指揮所下達作戰命令。

海軍紀德級軍艦在海上監控共艦動態。資料照片

事實上,每艘船都有安裝國際通用的船舶自動辨識系統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但多數軍艦基於安全理由經常不開AIS,甚至航行到某些水域時還會特別將船上的雷達關閉,因此各國海軍都會在陸上設置監控雷達站,利用雷達鎖定、追蹤海上不明目標,如果對方出現危害國家安全舉措時,還會特別派遣軍艦進行攔截或驅離。

目前海軍聯成系統對於海上目標分成6個等級,其中1至3等級的追蹤品質相當優良時,各雷達站雷達手追蹤後會交由聯成系統以自動化方式追蹤,此時該目標就會出現在聯成雷達幕上,且有編號、航向及航速。

聯成系統可看到我方監控船艦的即時影像。資料照片

但如果因天候、海象等因素導致追蹤品質下降,無法以系統持續追蹤時,負責該目標艦追蹤的雷達手會立即向戰情系統回報,並改以人工監控,這就是第3至第6的等級,且會發生「預推船位」的可能。

但就算重要船艦已納入聯成系統自動追監,還是可能因人為因素造成誤判。例如2019年1月24日美國海軍麥坎貝爾號驅逐艦(USS McCampbell)和華特迪爾號補給艦(USNS Walter S. Diehl)通過台灣海峽時,當天在海軍聯合艦隊作戰中心(JFOC)值勤的上校主任,竟將兩艘美艦判讀成只有麥坎貝爾號一艘,造成華特迪爾號補給艦被「漏情」,海軍司令部當時立即懲處相關失職人員。

不過有內部人士透露,海軍的雷達預推船位,有時是陸上雷情管制與海上艦艇長官相互掩護下,創造出的集體造假。

蔡英文先前到衡山指揮所視導,即可在前方電腦螢幕了解共軍動態。資料照片

內部人士指出,岸置雷達站發現某一海上目標時,若無法有效追蹤就會通報海軍聯合艦隊作戰中心(JFOC),由JFOC指派任務艦前往確認。萬一任務艦無法在指定時間內抵達,或是該區域偵巡的偵巡艦未偵測到,該艦長官往往會商請雷達站將預推船位進行更改,讓大家皆大歡喜完成任務。

另外,如果雷達站偵蒐到重要目標,依規定該站站長或副站長都要立刻進駐監控,不過當下站長或副站長可能都不在,該雷達站也會用「預推船位」這招來拖延時間,等站長回營後再行校正船位,讓站長不會遭懲處。

一位曾任作戰管制的官員透露,在作戰管制上,海軍聯合艦隊作戰中心(JFOC) 需要精準獲知海域上的每艘船艦的「船位及意圖行動(PIM)」,如果是有威脅性的船艦,JFOC要預先規劃我方艦艇航行路線或岸置飛彈部署位置,還要規劃我攔管艦艇的最佳待命區、伏擊區與攻擊區,並將所要發射飛彈的種類、射程納入考量,甚至是發射飛彈後的脫離航線都需要精密計算。

官員進一步解釋,敵方船位的精準度會納入我方發射反艦飛彈轉折點的設定,甚至是迴避我方船艦避免造成誤射。但是如果作戰中心誤將預推船位納入射擊目標,屆時即會發生飛彈在目標區內找不到目標,甚至衍生我方發射飛彈的位置,反遭敵人偵測曝光並攻擊的嚴重後果。

對於《菱傳媒》報導,海軍司令部表示、對於台灣周遭海、空域目標,本軍均依聯合情監偵處置規定及程序周延掌握,並檢派艦艇兵力嚴密監控。媒體報導海軍以造假方式建立目標掌握,純屬臆測。海軍觀通系統及艦艇官兵24小時全年無休,執行戰備任務,籲請媒體客觀查證報導,勿杜撰不實內容,打擊海軍士氣,及國人對國軍之信賴。

出版時間:0000

更新時間:1125新增海軍司令部回應

國軍會派遣任務艦監控共艦動態,並以岸置反艦飛彈進行追監。圖為成功艦發射雄三反艦飛彈情形。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