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追蹤系列17/兒童交通死傷人數升4成 離「零死亡願景」目標遠
  • Line

A A A
2023-09-08 00:00

(菱傳媒/綜合報導)開學了,學童除面臨學業挑戰,往返學校的交通更是充滿危機。日前「還路於民」大遊行上,各方總統參選人都出席表達支持,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交通死傷人數較去年增加,其中兒童族群死傷更暴增近4成。進一步檢視六都縣市長當初競選政見發現,六都已普遍提升對人本交通的重視,其中高雄市是近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下降最多的直轄市,但若要達成遊行主要訴求的「零死亡願景」目標,六都仍有很大努力空間。

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查詢網」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較去年同期提升,其中年齡層0至12歲的兒童最為嚴重,比2022年的4023件多了1575件,總計5598件,漲幅高達39.1%。

由「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募資舉辦的「還路於民大遊行」8月登場時,各方總統參選人紛做出承諾、簽下台灣行人宣言,宣言中包含「零死亡願景」,「交通零死亡」也是歐盟亟欲要在2050年前達成的目標,遊行主辦單位盼望六都首長也要以此為目標,訂出相關政策。

《菱傳媒》逐一盤點,六都地方政府在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施政上,究竟做了哪些準備?

台北人行道待升級 新北、台中通學安全待完善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及,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推動「鄰里交通改善計畫」,透過推廣「標線型人行道」,第一年就讓巷內車禍發生率下降43%。但標線型人行道也為人詬病,因為標線型人行道和車道無明顯區隔,無法避免違停或雜物阻礙。

台北市議員李明賢就質疑,標線型人行道其實是實體人行道的過渡方案,但台北市內1987條標線人行道,真正改為實體的是「0條」。現任市長蔣萬安表示,未來路寬未達90公分道路,會縮減車道給行人使用;另因法規限制路寬至少要有1.2米才能設置實體人行道,因此難以將90公分的標線直接轉換,部分路段另有排水問題,將研擬替代方案,例如以欄杆做出明確分隔。

新北市長侯友宜為總統參選人中唯一一位現任市長,新北市在維護學童交通安全上,除更新既有標誌、標線,設置安全警示也加入科技執法,目前已改善211所國小通學環境;在「通學廊道」計畫,進一步改善實體道路品質,如遷移燈桿、電箱位置以貼近行人需求,目前完成58校的通學廊道。

台中市政府規劃「學校人本交通」、「騎樓安學專案」、「人行道改善」計畫,藉此改善通學安全;其中社區鄰里、通學道路實施「速限30公里」限制,盼達成「零死亡願景」。然而《菱傳媒》8月份報導,台中部分地區人行道、騎樓占用嚴重,甚至出現為避開警局監視器電箱,將斑馬線劃成斜向情形,顯示整體規劃有待加強。

台南、桃園交安問題嚴重 高雄死傷數六都降最多

進一步檢視六都交通死傷人數,台南市交通安全近年來持續惡化,2018年後事故死傷人數飆升,還連兩年居全台「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傷之冠,去年3226人,遠高於第2名桃園市的2818人。

台南市府為求改善,向中央申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補助」和「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金額21億元,用於改善道路行人環境和27條通學步道。今年5月啟動「百大路口安全行動」,盤點市內路口行人通行情形,預計年底完成100處路口通行環境改善。市長黃偉哲日前也響應「還路於民」遊行,簽署活動的五大訴求承諾。

桃園市自2020年後成為全台交通死傷人數最多的縣市。新市長張善政在競選時,便提出人行道相關政見,目前也規畫「人本友善135示範計畫」,將增加100處行人庇護島、30條標線型人行道、50處行人早開時相,目前皆有50%達成率;透過「通學步道計畫」,也已改善5所國小的通學步道及候車接送空間。

高雄市是近年來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下降最多的直轄市,高雄市在2015年時尚有7萬3千人死傷,至2022年已降至5萬3千人,現任市長陳其邁積極推動行人優先政策,除新設人行道、行人庇護島,也推出「交通寧靜區」,在學校周邊及行人較多區域,完善人行道路網、設定30公里以下速限,目前已有16里採此設計。

高雄市交通局另規畫「完全道路」,透過「偏心左轉專道」等道路設計,降低路口肇事率;今年6月陳其邁也承諾成立「人本交通推動小組」,邀請民間團體加入,幫不同道路找到最適合的鋪設方式。

交通安全問題並非新鮮事,去年外媒推出台灣「行人地獄」報導,引發社會迴響後,不僅政府加強執法,更是選舉關注焦點。但除了用路人多加注意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必須就交通相關制度、硬體設施做出全盤改善,除洗刷行人地獄惡名、挽回國際名聲外,也還給國人一條安心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