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總統網路民調專欄/侯上、柯下,麻花交叉?看誰敢走出同溫層

  • Line

A A A
2023-08-25 00:00

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菱傳媒連四月總統民調,除了關注候選人支持度的起伏,也調查台灣民眾對未來局勢的態度,從5月至今民意趨勢一貫,藍營支持者認為未來戰爭風險高,綠營支持者則相反;若台海有事,綠營支持者相當篤定美國會出軍,藍營則相當質疑;藍營支持者傾向兩岸對話,綠營支持者則對此遲疑。選民的政黨傾向與其對兩岸局勢的看法,兩項因素高度相關,而且呈現兩極化現象。

例如:問到台海3年內可能存在戰爭風險的擔憂有多高?各黨支持者中認為一定會或可能會的比例如下:

國民黨支持者超過6成認為戰爭可能性高;民進黨支持者現下有此擔憂者不到3成;民眾黨支持者的態度則類似國民黨支持者。

認為要避免戰爭,何項政策較適當,在問卷要求二選一的情形下,菱傳媒民調顯示,國民黨支持者超過9成5認為應與對岸全面對話溝通交流;而民進黨支持者則有9成選擇購買軍備提升國防能力。面對美軍是否在台海有事時會出兵協防,民眾態度也是嚴重兩極化,以8月民調為例,民進黨支持者有96.49%認為一定會或可能會,而國民黨支持者只有17%,民眾黨支持者在兩者之間,有47.73%,類似趨勢從5月迄今變化不大。

民調呈現的數字不只這些,菱傳媒的分析報告裡,除了交叉分析政黨傾向,也考量各項變數,包括支持那個總統候選人、對藍綠白政黨的厭惡度、社經地位、選民所在縣市、年齡等,資料豐富。對於鑽研選戰者,這是詳盡有用的參考工具,菱傳媒編輯台已釋出給加入菱傳媒的會員。但兩極化的台灣社會裡,到底是選民對政黨的態度影響了其對兩岸局勢的看法?還是選民對兩岸局勢的觀點左右了其對政黨的支持?民調未必能回答。這是統計教科書上的經典議題:統計上可以看出經濟景氣與裙子長短相關,經濟好,裙子愈短,但是因果關係為何?裙子的長度影響了經濟?還是經濟影響了裙子?這只能靠理論模型來解釋,不能只看數字。

民調不是萬能,民調結果無法解答所有社會態勢,當然也無法反應真實國際現況。中國大陸沒有「2027統一時間表」,對台系統表明對台工作是長期工作,和平統一是主軸,除非未來總統當選人有種違抗美國、宣布台獨,未來3年不會有戰爭,藍營民眾的看法完全悖離兩岸現實;同樣的綠營民眾相信美國會出兵,也是無知,我在菱傳媒專欄寫過美日安保相關協定,即便美國要調動駐琉球的陸戰隊,法律上也綁手綁腳,何況這是敏感的政治議題,一旦美國士兵因為戰鬥而踏足台灣土地,就是對陸宣戰,比烏克蘭戰爭還嚴重的世界大戰。美國與中國大陸經濟嚴重相互依存,中國是美國石化業的大主顧,少了這筆收入,美國政治人物的金主會跳腳,美國對陸貿易與投資去年、前年創階段性新高,少了美資、美國市場,大陸經濟重創,兩國如何對幹?台灣民眾看媒體炒作美中對抗,看不到兩國產業關連與政治人物間的勾串合謀。

但民調可以監測民眾的感覺與擔憂。資產階級民主,不管是台灣或美國的政治,講感覺而不是講道裡的,所以民調正是政治的指標,參選者趨吉避凶的參考。細看菱傳媒民調數字,更可以理解,輿論現象也常與選民態度相互糾纏,例如每隔一陣子就有些深藍學者、策略趨勢專家、前外交官高喊「三年內必有大衝突」、「中共將一次性解決台灣問題」等,這種論調與藍營民眾的未來想像頗一致,是專家迎合民眾?還是民眾受專家影響?或者專家與藍營民眾只是目標一致,不約而同藉此訴求對執政黨的不滿?

面對2024大選,強調兩岸局勢嚴峻,是否對藍營有利,這議題頗弔詭。誇大兩岸兵戰凶危,符合深藍民眾的不實想像,更可以凸顯民進黨治理問題,但緊張的兩岸形勢也讓民進黨容易操弄抗中保台。依照菱傳媒未來事件簿的整理,在投票前還有幾個關鍵日子中共官方會講話,包括開羅宣言80周年紀念、大陸與美國建交45週年,以及偌多國際場合。藍營與媒體持續炒作局勢緊張的氣氛下,中共的講話就算是老調重談也將成為助選民進黨的工具。

綠營也有類似問題,若輿論氣氛顯示美中對抗趨緩、海峽兩岸和緩,固然綠營民眾可以拿來宣稱台海不會戰,但親美抗中、抗中保台就難操弄。

藍綠民眾對未來的想像都有問題,政黨偏好的理由裡皆有難自圓其說的矛盾,但這是客觀存在的社會氣氛,各黨候選人不敢違抗,競選活動是政治領袖跟隨民意而非領航民意,民主政治下候選人不能有膽識,這表現在今年823砲戰65週年藍綠白候選人的講話。從戰爭的前線走到今日成為和平的前線,40年間金門承受過40多萬個砲彈轟炸,823砲戰是冷戰歷史的關鍵環節,元首候選人談823,當然不是講給金門常住人口6萬人聽的,而是講給所有中華民國選民聽,更是以領袖高度講給美國與中國大陸聽。

但此歷史場合,賴清德重申民主和平四大支柱,還是空洞、閃躲;侯友宜有許多建設金門的提議,但這部份卻浪費了金門這個有世界高度、歷史深度的題材,像是他走到台灣某個鄉鎮的競選支票,這裡蓋個橋、那裡舖個路的支票喧賓奪主,這不是以世界局勢為主題的發言;柯文哲的文稿文字最好,但也是打安全牌,他說「沒有預設政治前提的交流對話與經濟民生議題,展開對話、為民求利」,迴避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前提。

這場選舉,台灣人看了無聊,美、中看了疑惑,世界看不起台灣,就政策面沒水準、沒亮點,但就選戰論選戰,三人打安全牌待在同溫層,抓準民意趨吉避凶是對的。

823談的有意義的,反而是只能攪局、不能成局的郭台銘。他的說法裡灑錢的部份是外行的笑話,沒有任何公權力意義,而且民間多有人做了;至於他其他的話語就有意思,等於表明了中華民國的存在是台灣與九二共識的接合點,一中各表則是九二共識的前提,但這話道理太深,民眾不懂,微言大義只是講給中共、美國的內行人聽。或許因為選不上才能說實話,但郭台銘的實話也正顯示他是機會主義者,宣布競逐國民黨提名時,表明會遵守遊戲規則、尊重提名結果,而現在提「主流大聯盟」卻又表態輸牌就要翻桌,規則他說了算。今天的「主流大聯盟」若在5月時就提出,才是正確謀略,郭台銘的反覆代表思維沒遠見,此策略能力在行政體系會是災難,公務人員無所適從只有累死。

菱傳媒民調顯示,連續兩個月郭台銘都陷入谷底,趨勢上顯示侯友宜略往上、柯文哲往下,是否將出現麻花交叉?重點一,柯文哲引領話題與節奏的空中優勢能否繼續護航他基層的弱勢?侯友宜獲得藍營諸侯絕大多數的支持,此基層優勢何時發酵?重點二,在三人對決下,侯、柯不管是各自為戰再讓選民棄保,或是盤整出整合方案,兩人接下來都不能只待在同溫層取暖了,鞏固基本盤只是持續膠著,誰會大膽往外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