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日本放送協會(NHK)於8月15日公布了〈Z世代與戰爭〉的民調結果,這群13到29歲年輕人,流行用「蛙化現象」描繪私人感情,面對戰爭與和平,在烏克蘭陰霾與當下亞太局勢裡,如何看待日本的未來?
未來10年間日本是否會涉入戰爭?55%的年輕人認為會或有可能;認為不會者有38%。多數人為前景擔憂,理由包括:
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升高。
台灣若有事,日本自衛隊將隨美軍派遣。
日本會行使防衛權利。
有戰爭經驗者已凋零,後繼者會犯同樣錯誤。
日本因為有美國駐軍而被攻擊。
日本年輕人認為可能發生戰爭的悲觀態度比台灣人略高,菱傳媒從今年5月開始每月推出總統大選民調,接會問到「3年內存在戰爭風險的擔憂」,5月民調的數字顯示約49%台灣選民認為一定會發生或有可能發生,6月民調的數字顯示約47%台灣選民認為一定會發生或有可能發生,7月民調的數字顯示約43%台灣選民認為一定會發生或有可能發生。
日本年輕人對前景悲觀者佔多數,但多數人並不願意參戰。被問及日本若有戰事,會怎麼辦?36%年輕人說不會參與戰鬥,但會公開反戰;21%的人說會逃離日本不參與戰爭;10%的人不參與戰鬥但會參與其他支持戰鬥的行動;5%的人願意參戰;22%的人無意見、不表態。
根據NHK調查,只有5%的日本年輕人願意參戰,那年紀較長者的參戰意願呢?〈世界價值觀調查〉(WVS)長年的調查數字,世界各國中最無意打仗者是日本人,歷年數字顯示只有20%到28%的日本人願意為自己國家而戰,相較於南韓的67%到92%、台灣的77%到86%、中國大陸的79%到97%、美國的61%到79%,大多數的日本人不願意為國家而戰,特別是年輕人。反戰是主流共識,這樣的日本社會,其政治人物對台灣高喊「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慷慨激昂,根本是騙錢的空話,日本民眾不打戰,政治人物不可能自己扛機槍或拿掃帚上場,日本政府無法參戰。
一旦台海有事,日本態度不明。2022年在李登輝基金會、台灣智庫舉辦的〈脫古改新:預約台日下一個50年〉學術論壇,日方出席者,包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對於台灣有事日本將怎麼做,皆無法回應,顯然台日關係現在無法預約,遑論未來50年。對「台灣有事」現任首相岸田態度不明,而前任首相菅義偉的說法是:「沿襲既有立場」、「沒有辦法事先預測」。
2021年底,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一個月內連三次公開談「臺灣有事」,強調台海局勢若緊張衝突,美日同盟有責任介入,但日本政府說此發言不代表官方立場,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的說法是「中國應理解日本國內對台灣有此想法」,意思是這是日本社會的一種聲音,不是政府發言。儘管口號喊得響,一旦臺灣有事,日本要如何具體行動?安倍卻又推得一乾二淨,他說日本會跟著美國做。
按照菅義偉的說法,安倍的講法大有問題,因為日本未必能跟著美國做。有議員質詢菅義偉,按照美日安保條約,在重大狀況時日本有義務支援美軍,那台海危機、美軍介入算重大狀況嗎?他回答:「事情太複雜,我在這裡講不清楚。」
面對台海局勢,美國一貫戰略模糊,會不會出兵援台不講清楚,以前中華民國與美國簽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已因為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而失效,美國沒有防衛台灣的義務,若駐沖繩的美國陸戰隊大兵為戰鬥踏上台灣土地,觸犯一中原則或一中政策。
就算美國戰略清晰,或台灣有事時願意出兵,也不是美國說了算。台灣輿論與學界常忽略了〈美日同盟〉的法律基礎,依法美國未必能隨意調遣在日美軍。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4條:「雙方將不時就本條約的執行磋商,並在日本安全或遠東國際和平與安全受到威脅時,應任何一方的請求進行磋商。」字面上的意思是美國調動美軍須要先與日本磋商。這條文該如何詮釋,因為還涉及美日間存在「不經同意就可調動」的「密約」,密約是否失效?法律效力可凌駕條約?是未定案的謎題,日本學界意見不一,但安倍自己有清楚的詮釋,2014年7月15日他在參院預算委員會答詢時,針對朝鮮半島若有事談了他的見解:「在這種情況下,前來救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離開日本。當然,這需要事先協商。如果日本不同意他們離開,他們就無法前往韓國救援。」同理適用於東亞區域局勢,包括台灣,美軍不能說幹就幹。
台灣有事,台灣會很孤單,因為美日互綁手腳,而且日本人不願意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