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中國在中東、阿拉伯世界影響力遽增,繼今年3月促成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打打破「世仇」僵局,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後,現在又進一步想扮演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和平調停者。分析指出,中國除透過正式國家外交,更善用黨政外交策略,致力與夥伴國政黨、政治團體建立關係,藉此輸出中共治國理念外,更在台灣、新疆人權、COVID-19病毒溯源議題上尋求支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中旬接見來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不僅建立中巴戰略伙伴關係,習近平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換來阿巴斯在反對台獨、支持中國新疆政策的承諾。
納坦雅胡堅持司法改革 與拜登關係降到冰點
以往與美國有鐵桿情誼的以色列,在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執意進行司法改革、擴大約旦河西岸的屯墾區後,以、美關係幾乎降到冰點。坦雅胡從去年12月當選迄今尚未訪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個月前雖已向納坦雅胡發出訪美邀請,不過雙方迄今未確認日期與會晤地點、形式。
納坦雅胡可能訪美,但更可能訪問中國。根據《以色列時報》、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納坦雅訪中時間點會在10月,屆時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上海猶太研究中心系主管潘光(音譯)接受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納坦雅胡訪中最大目的應是尋求中國幫助提升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拜登政府講究人權,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關係正在惡化,但中國不干涉人權議題下,雙方間的關係正在加溫。
中沙關係加溫中 投資協議規模多達100億美元
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關係好轉,但仍無法突破與沙國間的外交僵局。沙烏地阿拉伯是美、中積極拉攏的中東大國,沙國期望經濟多元發展,盼與中國投資、經濟合作強化來達到目的。6月舉行的中阿商業合作論壇,兩國共宣布1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中東問題專家、布魯塞爾行政學院兼職教授伯頓(Guy Burton)認為,從以、巴現階段衝突狀況觀察,不存在任何和平進展的可能性,中國提議擔任以、巴衝突調停者,是要向世界傳達重大訊息,就是中國中東地區影響力遽增,同時也嘲諷美國在調停作為上「一無是處」。
不過,多數以色列媒體分析認為,納坦雅胡不可能大玩美國牌、中國牌的兩手策略,他此次出訪中國應會以貿易為討論主軸,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期望在年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中聯部負責政黨外交 打點好與阿拉伯世界關係
北京當局除透過國家領導人的正式外交形式與波斯灣地區的君主國家深化關係,針對其他允許政黨活動的阿拉伯國家則善用政黨外交打好關係,包括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等不少國家都面臨經濟發展困局,這讓中共治理模式更具吸引力。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聯部)是負責中共黨政外交工作的主要單位,今年7月時才在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辦政黨外交會議,邀請19個阿拉伯國家、60多位政黨領導人與智庫代表參加。
中聯部之前已多次與阿拉伯政黨國家發布聯合聲明,內容涉及台灣、香港、新疆、南海、COVID-19病毒溯源等敏感議題。以2021年12月底美國頒布《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案》為例,當時中聯部立刻聯合中東15國的33個政黨、社會組織反對該法案。
約旦戰略研究中心(Jordan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研究員馬克斯表示(Jesse Marks),中共在中東外交策略以結盟為目標,這對夥伴國加強尊重中國一黨獨大的核心原則有很大幫助。
中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表示,政黨外交能在阿拉伯世界有跨境影響力;透過政黨外交方式,北京當局能找到參與更多中東事務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