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美中通氣息內幕 降低接待賴清德規格
  • Line

A A A
2023-08-16 00:00

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伯格因為家人婚禮無法接機,她的言行是觀察美中聯手控管臺灣的指標。相較於歷任理事主席,羅森伯格很特別,她才40歲,而她的前兩任就職時都超過60歲;羅森伯格原任職白宮,為拜登的涉外官員轉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她的前兩任皆是退休一陣子再復出。

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這位子的功能值得玩味,在薄瑞光接任前,從1979年的丁大衛到2004年離任的夏馨,頭銜皆是理事主席兼執行理事,2006年薄瑞光接任理事主席之後,該頭銜不變但不再兼任執行理事,曾任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的曹郁芬對此稱之為「薄瑞光模式」: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扮演送往迎來的儀式性角色,不定時赴台北和華府開會,該單位平日業務由位於維州的執行理事負責。之後接任的莫健便是「薄瑞光模式」的繼承者,他住在夏威夷,與華府決策體系的距離不管在地理上或實質上都很遠。但接任莫健的羅森伯格不是另一個薄瑞光,她前個職務是總統特別助理兼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曾是美國現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當副國務卿時的幕僚長。羅森伯格擔任理事主席雖然沒兼任執行理事,但她手下的執行理事分勞處理日常行政,是為了讓羅森伯格自己更能專注面對台海議題;不像薄瑞光、莫健,他們的執行理事分勞是為了讓兩位先生從容悠哉。

羅森伯格今年3月上任,4月與6月兩度訪台,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就指出,台北在4月到6月之間內閣沒改組、對外政策沒見波動,羅森柏格的第二度來台訪問長達6天,定有玄機。果然,她回美後中國大陸涉外人員與智庫就從美方得到訊息,羅森伯格6月行重點在會面臺灣各總統參選人瞭解意向,不是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作為傳令兵、信差的角色沒做好,而是台灣各陣營都混亂,羅森柏格自己出馬想與候選人們面對面搞清楚。

所謂混亂,包括候選人立場不明、各陣營發言亂、各陣營沒有權威的對口。面對現在的蔡政府或以前的馬政府,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想探詢台灣對陸政策,很清楚該找誰,或者觀察陸委會發言人的公開發言就可得到說法,不管是那個政府,陸委會發言人皆是資深文官出身,用字精準;但此刻總統候選人的發言人們不一樣,差異的不只是貌美、年輕與資歷,選舉的發言人專責媒體戰攻擊對手,涉外政策不具權威,同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無法找到權威、代表候選人的專責對口,當某位候選人有所發言而美國在台協會想弄清真實意圖時,台北辦事處諸員只好透過各自熟識管道求證、尋求解釋。

此次選舉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動作多,媒體認為干涉力道加大,是否干涉?真有能力干涉?美方那個層級出手干涉?「干涉」一說值得存疑,無論如何,台北辦事處動作大,主要還是因為打聽的動作多。

羅森伯格6月行收穫不多,中國大陸藉由1軌與1.5軌從美國得知此結論,台灣政壇後來也接獲訊息:有的候選人實問虛答、有候選人不誠懇、有候選人閃躲、有候選人善變不誠實…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觀感,這觀感很快地美國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都知悉。

實問虛答未必不對,美國在台協會非台灣總督府,有膽識、有能力的候選人本就應不卑不亢,有權利讓美國瞭解我就是不把牌一次全攤開,或者告訴美方我的承諾是有前提的。至於如何在話語保留的同時又讓對方覺得誠懇、不迴避關鍵議題、值得信賴,這涉及歷練。相較於侯友宜,賴清德與柯文哲準備選總統都已超過4年,應該要表現較好才是。

美國在台協會的力道,羅森伯格上任後的言行,可看出美國積極控管2024年台灣大選到美國大選之間的台海局勢,一切為了讓拜登順利連任,美國不是恐中,而是怕台灣總統當選人出格。8月1日陸方就有聲音明確說「賴清德『竄境』美國,美國將降低接待規格」,這是美方與陸方相通氣息,從此看來,羅森伯格沒接機賴清德,正是美、陸兩方通氣下的結果,羅森伯格缺席訴諸私人理由,只是緩和一下民進黨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