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郭台銘!賴清德「給年輕人的一封信」曝光 3千字提對年輕人的觀察與主張

  • Line
賴清德1日晚間出席「Under40青年座談會」,與多位30到40歲的年輕世代座談。賴清德辦公室提供

賴清德1日晚間出席「Under40青年座談會」,與多位30到40歲的年輕世代座談。賴清德辦公室提供

A A A
2023-08-02 15:08

(菱傳媒/綜合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預定於本月8日發布新書《郭爸爸寫給年輕人的30則備忘錄》,不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搶先一步曝光「給年輕人的一封信」,今(2日)在鏡週刊2024大選論壇,提出「關於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我的觀察和主張」一文,分享他對年輕世代的想法與行動,強調「建立進步的社會,投資年輕世代,讓每個年輕人都有公平發展的機會」。

賴清德認為,年輕人並不喜歡被框架和定義,要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不該片面定義年輕人喜歡什麼,因為年輕人不喜歡被框架,所有人都有多元的樣貌。尊重年輕人的獨立思考,支持年輕人用跳脫框架的創新活力來參與民主、追求自己和國家更好的未來,這是他的態度。而堅持價值,提出政策,和團隊一起務實解決問題,則是他的自我要求。

賴清德說,他會用這樣的態度與自我要求,來持續爭取年輕選民的信賴,讓台灣成為創新繁榮、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國家。

【關於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我的觀察和主張】完整全文

每個時代的青年,都在承擔那個時代發展的結果,雖然有承擔,但也帶來改變與希望。

自我期許:希望年輕人都有公平發展的機會

有些專家學者說,當前世界各國年輕人所承受的問題,是過去 30 年全球化所帶來的後果。

作為一位負責任、準備承擔國家的政治工作者,我不會把問題推給全球化。我一直自我期許,希望在自己和團隊的努力下,守護台灣的民主和平,讓每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都能在國際上驕傲地喊出「我是台灣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建立一個進步的社會,投資年輕世代,讓每個年輕人都有公平發展的機會,讓台灣成為重視多元價值、公義永續的和平國家。

五月底,我參加台大學生舉辦的「校園總統馬拉松」論壇,有一個活動是快問快答。我被問到:「對台大有什麼特別的回憶嗎?」一時之間,還真的想不起太特別的回憶,因為在我讀台大復健系時,念書外的時間,我幾乎都在當家教,打工養活自己、支應學費。

我來自北海岸的貧窮家庭,一路就是半工半讀,才成為一名醫師。雖然我的成長經驗不能類比到現在的年輕人,但我也年輕過,租房子過生活,為了未來咬緊牙關努力。我可以理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渴望有立足點上的公平,渴望獲得更多支持後,自由追尋人生的夢想。

參選總統以來,我常被問到關於青年支持度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年輕人的選擇,不是簡單一兩句口號就能左右。政黨與候選人堅持的價值理念、提出的政策主張,以及對問題重視的程度,才是決定年輕人回答的關鍵。

民主進步黨在不同時期,都有一群又一群懷抱理想的年輕人加入,年輕世代所追求的價值,也是民進黨追求的價值,我們一起努力過,未來也會繼續努力下去。

聽到年輕人的聲音,更要勇於接受年輕人的意見

年輕世代有哪些需求呢?

曾有年輕朋友直白地對我說:年輕人租房子時,不一定能遇到和善的房東;上班時,不一定能與雇主相處愉快,下班後有可能被 LINE 個不停。年輕人每天出門,不論是騎機車、搭乘大眾運輸、還是走在馬路上,並沒有每個人都覺得交通便利舒適又安全;年輕人在校園或職場,並沒有都能免於被不舒服的言行舉止騷擾。

如果「你們過得好嗎」這個問題,在某些生活經驗上會得到否定的答案,那麼執政黨就必須負責任,面對年輕人的不滿、解決年輕人的問題。

年輕人的不滿,部分也受大環境影響。在台灣經濟靠「護國群山」帶動攀升時,不同行業間的薪資待遇、比如半導體產業與服務業之間,開始有了差距;後疫情時代與俄烏戰爭影響下,全球面臨通膨壓力,即使台灣物價相對平穩,但對於每天連餐費也要再三衡量的學生或社會新鮮人來說,5 元、10 元,都是有感的數字。

年輕人的不滿和批判,是國家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應該就事論事,對政治人物來說,怪罪選民是最不應該的事,也無須把表達不同意見的選民,直接貼上特定政黨支持者的標籤。

過去一段時間,民進黨是因為對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對人權與多元進步價值的追求,懂得將理念化做執政的藍圖,才獲得年輕人的支持。我真心覺得,民進黨如果失去了價值與理想,將會一無所有。

我們一定要認清,堅定支持台灣的年輕人、認為兩岸互不隸屬的年輕人,也不見得就會支持民進黨。「情緒勒索」在年輕世代身上,恐怕起不了太多作用。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接受青年世代的意見。執政團隊延續 2016 年至今的步調,一步一腳印深化改革。

在既有的居住政策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推動囤房稅修法;透過前瞻基礎建設擴大軌道運輸後,又提出照顧通勤族荷包的 TPASS 區域通勤月票;意識到高教不平等的狀況,於是推出減免學費與學貸的方案。在性別議題上,進行性平三法的修法;在交通議題上,提出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和交通工程面的改善;在淨零趨勢上,確立 2050 淨零轉型目標,制定路徑與策略,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法。

政策提出的原則:確保財政紀律、促進社會公平

有些朋友對於政策推動的時機會有疑惑。我要強調,政府推動政策,有長期的討論,也會詳細評估可行性,一切是按部就班,而非「選舉到了才做」。每一項政策,也都確認過財源,並依法落實財政紀律。

過去我們接手的政府,財政狀況不是太好,執政團隊花了幾年,才把財政調整好。在大規模稅改及經濟、稅收整體提升的基礎上,目前,政府已經連續六年有賸餘。

中央政府債務占當年度 GDP 的比重,已經從 2012 年高峰時的 34 %,下降至 2021 年的 26.3 %,和 2022 年的 26.1 %,領先世界主要國家,財政紀律受到國際評級機構高度肯定。

既然政府財政不錯,就該擴大社會投資,投資年輕世代,促進公平正義。也因此,我和蔡英文總統、陳建仁院長詳細討論、評估後,提出了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每年最高達3.5萬元的政策。謝謝總統與院長支持,讓政策得以迅速推動。

我的想法是,要讓公私立大學的學雜費落差降低 50 %以上,以協助弱勢家庭的學生,不需要負擔更多學雜費、甚至背著學貸壓力,才能讀大學。

我也提出居住三策,透過打擊炒房、釋出空屋,建立合理的房屋市場;也希望透過青安貸款和利息補貼,讓初次購屋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支持;我也預計興辦更多社宅,並透過擴大包租代管和租金補貼,達到協助百萬租屋家戶的總目標。

有些候選人,對很多問題只有看法,卻沒有做法。我要告訴大家,我不僅有明確的看法,而且知道該怎麼做。實際上也有很多政策即將上路(如補助私立大學學雜費),因為年輕人的未來不能等。

對我來說,越公平的社會,越有能力創新。未來我將以綠色成長、包容性成長,帶動社會整體創新,改善薪資環境。

接下來,除了延續有原則、穩定且可預測的執政路線,在後疫情時代的台灣,我也會持續在意社會的公平、經濟成長果實的分配。

我們一定要投資年輕人的教育,投資年輕人的生活支持體系,例如居住、托育、交通、性別、文化。生活品質好,年輕人才會留下來,社會支持足夠,家庭才有餘裕去投資自己和下一代。

台灣前途:一個民主和平的國家

我們也要務實面對境外的威脅。中國威權勢力持續擴張,台灣不能沒有準備,更不能用卑躬屈膝、減損主權的方式去祈求和平。

歷史上,都是弱國被入侵、不是小國。就像保全設施越周全,小偷越不容易入侵的道理一樣,更何況台灣不是小國,而是一個積極充實自我準備、正在成長茁壯、永遠追求民主和平的國家。

我們頂住壓力,調高國防預算、恢復一年兵役、和世界上民主盟友加深合作、主張「四個堅持」與「和平四大支柱」,就是為了維持現狀,守護台灣的民主及和平,維持區域的穩定繁榮。

強化自身準備,絕對不是挑釁。改善軍隊的設備和軍人的待遇,更不是對任何國家的威脅。相反的,我們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越雷池一步,台灣肯定就越和平。

有願景也要有團隊

在提出政策的同時,我們不僅要檢驗提出政策的候選人,還要檢驗候選人背後的團隊。像超級英雄電影那樣,憑藉個人力量力挽狂瀾的劇情,現實中並不多見;總統候選人需要具備領導力,也需要有多元專業的團隊來支持。

我認為,當前既能理解年輕世代處境,能對症下藥,並具有執行力的總統候選人,就是我。並非我自誇,而是在執政過程中,民進黨累積了有經驗的團隊,也持續栽培年輕世代,儲備了廣泛的青年人才庫。

國家治理是團隊作戰。我和民進黨團隊,針對未來的施政,提出了「國家希望工程」的治國藍圖,接下來會在適當時間逐一公布,希望透過各項政策,打造更好的台灣。

台灣有自由的環境,自由產生創意,創意帶來創新。我們如果要讓創新造就創業,以及更多的繁榮成長,就必須要持續投資青年世代、建立社會的支持系統。

而這一切藍圖要能實現,需要仰賴有經驗的領導者與團隊。

我不認為年輕人喜歡被框架和定義

我認為,要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不該片面定義年輕人喜歡什麼;因為年輕人不喜歡被框架,所有人都有多元的樣貌。

年輕人比許多人想像的更成熟。年輕人在意自己的未來,也在意台灣怎麼被世界看待。

尊重年輕人的獨立思考,支持年輕人用跳脫框架的創新活力來參與民主、追求自己和國家更好的未來,這是我的態度。而堅持價值,提出政策,和團隊一起務實解決問題,則是我的自我要求。我會用以上態度與自我要求,來持續爭取年輕選民的信賴,讓台灣成為創新繁榮、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