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城鄉大不同!問政、跑攤、高曝光率 民代拚好感度各憑本事
  • Line

A A A
2022-02-06 00:00

年底將進行九合一選舉,各黨已在佈局人選。圖為民眾投票資料照片。林啟弘攝

(記者王正寧/特稿)2018年選舉,在「韓流」橫掃全台,以及「討厭民進黨」的效應下,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含高雄市)百里侯,議員也隨之雞犬升天,總共在19個縣市議會中晉身第一大黨。不過根據《菱傳媒》最新公布,六都+基隆市、新竹市的議員好感度調查,國民黨整體而言並沒有特別突出,擠上「前段班」的比例還不如民進黨。

在碎片化的資訊時代,候選人的形象經營格外重要。尤其今年各縣市議員參選爆炸,挑戰現任者個個來勢洶洶,如果形象不夠突出,如何得到認同?又如何「圈粉」、「圈票」?

不論採取什麼方式,打造個人形象與知名度是好感度的基礎,而好感度已經是候選人「基本配備」,堅定的好感度更是化為選票的利器。

21世紀的今天,當元宇宙話題已經炒翻天,透過網路打破距離空間限制已是日常,不論是社群媒體用文字與他人互動,或透過即時通訊軟體與他人視訊,以及經由媒體傳遞個人問政表現或是理念論述,都是累積知名度與好感度的快速途徑,新世代的議員在方面佔盡優勢,尤其在高度都會化的區域。

依《菱傳媒》的調查,台北市各區好感度前三名議員,入榜的大多是高曝光率的新秀,以第一選區為例,無黨籍的黃郁芬,民進黨籍的鍾佩玲和國民黨籍的張斯綱,都是第一任的議會新鮮人。甚至可以說,北市六選區入榜者,只有王世堅、李建昌、許淑華、劉耀仁與簡舒培是兩屆以上,其他都是議會「菜鳥」,也凸顯台北市的「喜新厭舊」的特質。

走出「台北城」,問政、曝光很重要,跑攤、服務也很要緊。身為民代,就是代表某種民意,或是接受陳情,幫忙解決選民的問題,這才是「有感」的民代。跑攤相對耍嘴皮子辛苦,擴散效應也慢,但跑得勤、跑得久,「黏著度」相對高,尤其在喜歡看到民代,感受實質接觸「溫度」的傳統選區民眾。

此次好感度能夠入榜的議員,甚至很多都是兩代經營,長期在當地服務並做出口碑的政二代。譬如基隆市五選區的林沛祥,父親林水木是前基隆市長,母親則是前立委徐少萍,稱得上在地蹲點數十年。高雄市二選區李亞築、六選區陳美雅,分別接下父親李長生、陳明吉的棒子,兩代地方服務成績也打下相當基礎。至於台南八選區的陳怡珍則是立委陳亭妃的胞妹,姊妹聯手也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戰力。

因此,調查也發現,在台北市之外,同時具有高知名度,選民服務也很「到位」的正副議長,好感度也往往都能夠名列前茅。包括新北市正副議長蔣根煌、陳鴻源、桃園市的邱奕勝、台中市副議長顏莉敏、台南市議長郭信良、高雄市議長曾麗燕、基隆市正副議長蔡旺璉、林沛祥以及新竹市議長許修睿。

即便民意調查過程中,有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顏寬恒家族遭到「清算」,成為媒體「議顏堂」主要討論話題,雖然顏家「人設」遭到嚴重攻訐,但顏莉敏還是有厚實的基本盤「護身」,依舊拿下該區好感度榜首。其他如曾麗燕在2021年3月傳出涉嫌詐領助理費,上周被起訴等爭議,不過看起來,選民回饋的印象分數還是給得很大方。